丹麦的灯具不但强调合理、有效的照明,还融入了人性化因素,对人眼进行全方位保护。
“灯具要提供一种无眩光的光线,并创造出舒适的氛围。”早在20世纪20年代,丹麦设计师保尔·汉宁森就提出了这一观点。汉宁森是世界上第一位强调科学、人性化照明的设计师,他所设计的一系列PH灯具至今仍被丹麦的普通家庭所沿用。
PH灯形似重叠的贝壳,灯泡完全被灯体覆盖,无论从任何角度都看不到光源,以免眩光刺激眼睛;每道光线均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射散落在桌面,以获得柔和、均匀的照明效果;在灯体内部,光线就被进行了分割,从而减弱灯罩边沿的亮度,这是普通乳白色玻璃灯罩难以达到的;PH灯还将白炽灯的光谱往红色方面偏,以获得宜人的光色。
毫不夸张地说,在北欧,家家户户的灯具都渗透了汉宁森的设计理念。由于一件真品的价格高达上千美元,因此,大多数家庭选购的还是做工精良的仿制品,每件造价在几十到几百美元不等。在材质上,也由早期的不锈钢、黄铜、漆质表面,延伸到了纸、合成绸等品种。
在采访中,几位丹麦主妇告诉记者,丹麦人使用灯具更注重合理,无论是客厅、餐室、还是卫生间,灯的数量都十分有限,而且尽量避免大瓦数的。以餐厅为例,他们通常只用一盏吊灯,一般将其压得很低,以光线聚焦在餐桌为限;在卧室里,几乎很少有人装吊灯,通常使用两盏精巧的床头壁灯,既能消除一天的疲劳感,也营造了温馨的私密气氛。